川味奇葩—水豆豉風味奧秘
發(fā)布時間:
2018-11-17
豆豉,是用黃豆或黑豆泡透,再經(jīng)蒸或煮熟,加調味料發(fā)酵制成的食品,為中華所始創(chuàng)。豆豉古稱“幽菽”,古時稱大豆為“菽”,幽菽,就是大豆煮熟后,經(jīng)過幽閉發(fā)酵而成。
豆豉,是用黃豆或黑豆泡透,再經(jīng)蒸或煮熟,加調味料發(fā)酵制成的食品,為中華所始創(chuàng)。豆豉古稱“幽菽”,古時稱大豆為“菽”,幽菽,就是大豆煮熟后,經(jīng)過幽閉發(fā)酵而成。豆豉,中華各地皆有,而鮮為人知的是,四川豆豉卻是在“湖廣填四川”大移民時期,由江西九江移民帶入,繼而成就蜀地“永川豆豉”“潼川豆豉”及成都“太和豆豉”幾大名品。川菜常用豆豉為永川豆豉、潼川豆豉及成都太和豆豉。民間還有紅苕豆豉、姜豆豉、水豆豉,且每一種豆豉在川菜中都分別有不同食用法。這里我們只談談百姓人家的臭美佳肴“水豆豉”。
水豆豉作為豆豉的一種,最早出現(xiàn)在宋代,已有八百年歷史。且中華各地皆有不同叫法。四川、湖南及北方一些地區(qū)叫水豆豉,江西一代稱陰豆豉,江蘇又叫醬豆豉,還有一些地方稱為霉豆豉、臭豆豉。清光緒年間(公元1875-1908),曾懿寫的《中饋錄》亦有四川民間做豆豉和水豆豉的方法:“大黃豆淘凈煮極爛,用竹篩撈起,將豆汁用凈盆濾下,和鹽留好。用布袋或竹器盛之,覆于草內(nèi),春暖三四日即成,冬寒五六日亦成。唯夏日不宜。每將成時,必發(fā)熱起絲,即掀開覆草,加搗碎生姜及細鹽,和豆拌之,然須略咸方能耐久。拌后盛于壇內(nèi),十余日即可食。用以炒肉、蒸肉、均極相宜?;虼瓿蓤F,曬干收貯,經(jīng)久不壞。若水豆豉,則于拌鹽后取若干,另用前豆汁浸之,略加辣椒末、蘿卜干,可另裝一壇,味尤鮮美。”
水豆豉初聞起來有點臭烘烘的味道,但吃起來卻味美香鮮。其滋味鮮美,微辣可口,清香回甜,風味獨特。水豆豉原是民間創(chuàng)制的下飯小菜,開胃小碟,現(xiàn)成為川菜常用調輔料。特別是2000年前后,隨著川菜復興,一舉以鄉(xiāng)土菜、家常菜、江湖菜迅速崛起。水豆豉也就開始登上大雅之堂,期初作為席桌開胃碟,受到食客歡迎。不少大廚便順勢挖掘開發(fā)出系列誰都豆豉風味佳肴。像近年川菜中流行的水豆豉鴨腸、水豆豉蒸魚、水豆豉爆鴨舌、水豆豉燒蹄花、水豆豉燒肚條、水豆豉拌花菜、水豆豉拌花仁等。
相關新聞